国家游泳中心,别名“水立方”、“冰立方”。作为双奥场馆,它在北京2008年夏奥会承办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比赛,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承办冰壶和轮椅冰壶等比赛。从夏奥会的精品场馆“摇身”变成冬奥会的经典改造场馆,“冰立方”的转型更是被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称赞为奥运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正是在这里,郑文姝与冬奥的故事拉开序幕。
“水转冰”的国家游泳中心
1初心不泯,梦想不息
小时候的郑文姝就对水有着天然的亲近,她喜欢泡在泳池里,更喜欢看游泳比赛,而承担了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水立方,自然就成为了她的“梦中情馆”。她说:“我一直想要去瞻仰曾经的奥运圣地,直到在北京印刷学院读书时,赶上冬奥会赛时实习生的选拔,才有了梦寐以求的机会。”于是,她立刻着手准备,思想与行动一个不落,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幸成为了冰立方的一员,于2021年8月份正式上岗,在新闻运行领域担任记者工作间主管,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为文字记者提供服务。
2迎难而上,勇于担当
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奥会第一场比赛在冰立方开赛。冰立方是第一个开赛的场馆,也是赛程最长的场馆,更是单日竞赛时长最长的场馆,辛苦是难免的。根据规定,郑文姝所负责的记者工作间应于每日赛前3小时开放、赛后3小时关闭,这就意味着她在大多数竞赛日的运行时间都是早6点到晚24点,长达18个小时的工作时长,满负荷状态下要同时服务200多个记者,从未经历过的工作强度与工作时长带来了身体上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备战冬奥的兴奋。
工作中的记者工作间
回顾开赛第一日的情况,她历历在目。那天,开幕式还未举办,冰立方就在全世界的瞩目之下迎来了第一场赛事。大批记者汇聚冰立方,尽管她和她带领的志愿者们已经在赛前进行了多次的演练和充足的准备,但短时间大量记者的到来还是打的她们措手不及。平日里空空如也的工作间突然填满了大量记者、冷冷清清的混合区突然排起了长队、无人光顾的看台突然座无虚席,这样的挑战让她压力倍增。
她们顶住压力,聚焦问题的解决,第一时间梳理各事项的紧迫性,根据相似应急预案,遵循流程逐个击破。就这样,在紧锣密鼓的工作中,她们圆满完成了运行任务。她说:“当天晚上24点,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坐上了回酒店的班车时,我的精神却十分亢奋,那是一种压力后的精神释放,也是一种完成了使命之后的巨大满足感。”
郑文姝在更新记者工作间白板内容
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奥林匹克盛会,不仅是体育项目的竞技,还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舞台。大年初一,场馆工作人员们一同制作了很多“福”字,这份来自中国、带着美好祝福的礼物,被放在文字记者服务台,等待与各国友人的初遇。除此之外,她们还在记者工作间的白板上设计了各种年味元素,比如小老虎,冰壶与“福”字结合设计等等,极大地引起了国外记者的兴趣并深受他们喜爱。一张张被领走的新春“福”字,一次次被问起的年味元素,传播着中国的春节文化,也促进了中外友谊的发展。
白板上的年味元素
服务台上的“福”字礼物
对于郑文姝来说,身为一名北印学子、冬奥会赛时实习生,能在赛场上,面对来自全世界的媒体,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是一件很有价值、很有荣誉感的事情。她表示:“我会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尽我所能服务好各国媒体,让外媒讲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让北京冬奥会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
朝气蓬勃、认真工作的郑文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