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6日,北京市文物局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尘封多年的故事“装进”电子数字屏幕,“装进”炫酷的黑科技装备,“装进”流动的大篷车,打造成一座 “吸睛”的“流动的博物馆”,驶进北京印刷学院,亮相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印刷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分会场,与莘莘学子们零距离亲密接触。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与北印学子亲密接触
博物馆是历史的宝库,也是教育的宝藏,是学子们感知华夏文明、传承文化自信的最好载体。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效果。“流动的博物馆”则是让博物馆“走出家门”,让那些珍贵的记忆,得以穿越历史的长河,越过光阴的山丘,悄然来到新时代生机勃勃的校园。
非遗项目体验现场
在学校举办的“流动的博物馆”活动中,学生们不再仅仅是参观者,而是历史的“讲述者”。此次活动的最大特色是邀请学生化身“流动的博物馆”的“文化讲解员”,结合多种数字化新方式,为参观的师生讲解北京三条文化带的相关内容。通过他们的讲述,从展陈到故事,从非遗到记忆,都变得更加有趣、有料、有温度。同时也为文化带上的文博知识,注入了新生代的灵魂。
学生志愿者为彭红讲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历史
活动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彭红也来到展示现场看望慰问工作人员,并与现场的同学们亲切交流。她表示,感谢北京市文物局给北印学子带来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同学们参与其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内涵,了解北京市“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文化中心建设。她希望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了解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中国非遗精神,让我们的博物馆活起来,让我们创作的作品活起来,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祖国大地鲜活起来。
同学们亲手体验非遗文化
“流动的博物馆”还设立了皮影、毛猴、面塑非遗项目互动体验区。“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西山的金色秋韵,在惟妙惟肖的皮影戏里发扬光大;自带北京城市名片属性的毛猴,机敏活泼,是西山的精灵,也是文化的宠儿;精妙绝伦的面塑,彰显着中华千年的智慧,演绎着“西山之巅 永定之耀”。每一个项目,都深深吸引着广大学子,与非遗近距离对话。
传承中国非遗精神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流动的博物馆”是北京市文物局为助力“2021北京长城文化节”“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及“2021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 精心设计打造的具有创新科技特色的文化项目,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将文化遗产“搬到”公众身边,让公众“零距离”地读懂三条文化带,也让致力于“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的北印学子,与历史对话,与岁月畅谈,与文化相逢,更好地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学生感悟
“先有永定河,后有北京城”,千百年来,她孕育、催生、抚养了北京,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今天非常荣幸可以参观“流动的博物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博物馆的展厅,我被博物馆所展示的文化带深深吸引,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字沙盘,它将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与三条文化带内容的传播高度融合,让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三条文化带的相关内容。现场还有虚拟成像技术,通过现场安放的虚拟成像设备,我们可以与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色实现远程“亲密接触”,让我们对文化遗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还在现场观看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非遗技艺展示,并且有老师亲自带领我们动手体验,让我们不仅能一睹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还能参与到亲手制作的互动体验中,让我们成为非遗的亲近者和参与者。
设计艺术学院 左伶玉
今天,我们参观了“大篷车博物馆”,是第一次近距离、深层次地领略北京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首都北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北京拥有众多文化遗产资源。长城、大运河、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是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底蕴丰厚,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长城更是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大运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民族理念;西山永定河,寄宿着北京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故乡情。三条文化带环抱京城,展现出壮阔的自然风韵,彰显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的殷切嘱托,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守住北京千年古都的“城市之魂”,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信息工程学院宫明皓
9月26日下午,虽然天气阴雨绵绵,但心情尤其澎湃。进入车门,观其全景,内容格外精彩!大卡车变形而成的“大篷车博物馆”令人惊叹不已,卡车变形的复杂程度犹如变形金刚。“流动的博物馆,飞驰的文化带”部分更是让人激动万分。在这里,我领略到北京三条文化带的文化分布,还可以体会到光电数字影像沙盘的高科技。除此之外,电子拼接墙上的内容也是令人仿佛置身于三条文化带的风光美景之中。最后,虚拟成像技术是让人感到最特别的,参与者通过屏幕触摸选择背景,从而进行拍照和手机储存,使参与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内心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
新闻出版学院 秦怡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打造"博物馆之城”成为了新形势下首都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有幸见到了由北京市文物局打造的以厢式宣传车为载体,以三条文化带为宣传内容,以科技为手段,起到寓教于乐,传播三条文化带知识的“流动的博物馆”。光电数字影像沙盘让我直观地从数字沙盘中了解到三条文化带的地理、民情、文化等信息;电子拼接墙向我展示了三条文化带的风光美景、非遗特色、人文地貌等;更有虚拟成像,站在一处,却能与许多景点合了照,这使我感叹科技的力量。这次参观使我了解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底蕴丰厚。“流动的博物馆”将文化遗产“搬到”我们身边,向我们“零距离”地展示了三条文化带的魅力,用科技手段促进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工作,促进公众更加关注和支持北京市三条文化带的建设。
机电工程学院 秦钰婷
参观流动的博物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长城、大运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条文化带是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展览中,美丽、宏伟的景观图片,大运河宽阔的河流、河边的小亭子、拥有古朴气息的船只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很有趣的一个地方是照相区,身临其境的拍照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长城之上。此次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会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守护北京千年古都的“城市之魂”。
经济管理学院 王云姣
今天很荣幸被邀请参观了北京市文物局举办的“流动的博物馆”,感触颇丰。这次的“流动的博物馆”带我们了解了北京市的三条文化带,它们分别是长城、大运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这三条文化带环抱京城,展现出壮阔的自然风韵,彰显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在活动现场还有许多有趣的体验,比如:毛猴制作技艺、面塑、皮影手工制作技艺等,用亲自体验的方式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此次活动更是运用了许多高科技手段,光电数字影像沙盘、电子拼接墙、虚拟成像等技术,带领我们了解文化带。在切身的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欣赏中感受文化传承的意义,让我们更加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激励了我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新媒体学院 邱龄叶
我们学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入围 2021 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成为设计周分会场,今天我有幸在学校参观了一所“流动的博物馆”,这是我第一次以这样一种形式参观了解北京市三条文化带尘封多年的故事。博物馆是历史的宝库,也是教育的宝藏,是我们感知华夏文明、传承文化自信的最好载体。“流动的博物馆”将文化故事“装进”电子数字屏幕,将文化场景“装进”炫酷的黑科技装备,一同“装进”流动的大篷车,打造成一座 “吸睛”的“流动的博物馆”,驶进了我们的学校--北京印刷学院,让那些珍贵的记忆,得以穿越历史的长河,越过光阴的山丘,悄然来到新时代生机勃勃的校园,生动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参观的地点有皮影、毛猴、面塑非遗项目互动体验区,每一处都让人目不转睛,真的是“三条彩带绕京城,千年古都展魅力”,使得我们在校园内拥有了一次非常棒的文化体验。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张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