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

首页 > 组织建设 > 正文
组织建设

暑期社会实践 | 红星闪闪放光芒 艺术角度学党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曾说:“希望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增强党责任感、使命感,更好的发挥青年一代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的青春力量,在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曾琤老师的带领下由计艺术学院的六名研究生党员陈佳怡、何亚楠、刘慧、马文豪、宋双意、张雨晴等组建“红星闪闪实践小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前,红星闪闪实践小队第一时间在网上聚集到一起,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多次开会探讨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切身了解和学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所取得的伟大建设成,深刻感受到成就的来之不易。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她们的实践故事:



红星闪闪实践小队线上会议

团队成员陈佳怡在八月份怀着崇敬的心情线下走访了家乡红色旅游景区:彭雪枫城市公园。彭雪枫将军亦智亦勇,亦文亦武,是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中一座独特的山峰,是我党开创的敌后十九块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淮北豫皖苏边的领袖。



陈佳怡同学走访家乡红色旅游景区

纪念馆以彭雪枫将军的革命历程为主线,介绍其生平英勇事迹。他是学运先锋,在雄关漫道上带领部队屡建奇功。曾在风云之际携毛泽东亲笔书信经绥赴晋,做统战工作,幸不辱使命。他以身作则与军民同甘苦共患难,驻守地方时关心、造福百姓。虽是中原之子,却在此处留下了浓浓的军民鱼水亲情。



陈佳怡同学走访家乡红色旅游景区

将军已逝,但精神永存。他忠于人民、孜孜不倦、刻苦好学、勇敢坚强、艰苦朴素的品德,将永远为我们新一代所缅怀和传承,并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为了民族解放,他用倒下的身躯撞击黎明前的黑,用抛洒的热血谱写东方的红!雪白千里,枫红万年,彭雪枫将军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团队成员刘慧同学前往青岛党史纪念馆参观学习,寻找党员先辈们的足迹,感受过去的那段光辉岁月。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是青岛市唯一一处保留至今的早期党组织机关旧址。1923年8月,青岛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青岛组成立,这里成为青岛早期党组织传播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领导工人运动的重要阵地。这里记录了山东、青岛老一辈革命家王尽美、邓恩铭、刘少奇、李慰农等党员工作生活的历史印记,在此领导了四方机厂、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推动形成青岛历史上第一次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刘慧同学前往青岛党史馆参观学习

刘慧同学表示短暂而又充实的学习教育让她收获颇丰,回望党史,我们党不仅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从容与豪迈,更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悲壮与苦难,一部艰辛的奋斗史记录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的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伟大实践。时光的沧桑巨变,带我重温初心使命,在学习党史中鉴得失、知兴替,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当代青年要不断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筑牢思想之魂,补足精神之钙,夯实行动之基。作为新时代的北印学生党员,我必将撸起袖子,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走好共产党人新的长征路!



刘慧同学参观青岛党史馆

团队成员马文豪同学则实地调研东野庄村党史馆,东野庄抗战旧址、冀南文化界抗日救国总会驻防办公之地、在华日军反战同盟冀南支部等11处进行实地考察实践和总结、感悟红色精神、相识传统文化。



马文豪参观走访东野庄村党史馆

马文豪同学采访了部分村民了解有关抗战的历史故事。他表示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抗日旧址,同时也感受到了东野庄村的历史变迁。党史馆之旅,让他对抗战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马文豪参观走访东野庄村党史馆

马文豪同学说:在这次充溢意义的实践中,不但丰富了社会实践见识,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身素养的修养,也让我树立起义务服务社会的思想和坚持不懈的志气;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人生目标,为将来更好的回报祖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探足社会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然而实践后感悟我将受用一生。

团队成员何亚楠同学来到了英雄的故乡,位于沧州市献县的本斋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为主组成的抗日队伍——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而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创始人。1937年至1944年期间,他带领回民支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在延安各界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毛泽东主席亲撰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他的伟大献身精神和英雄业绩,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何亚楠参观走访马本斋纪念馆

走进马本斋纪念馆,一个个布满沧桑的老物件、一张张记录历史的老照片,生动再现了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和他领导的回民支队奋勇杀敌的壮举。参观了马本斋纪念馆,认真聆听了马本斋的革命斗争历史,通过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让何亚楠同学深深明白了要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勇于担当作为。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精神,就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危险观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创新精神,落脚点要学以致用。

团队成员张雨晴同学于8月前往千渡长江美术馆观看《另一种存在》展览,“这是一场艺术与哲学相结合的展览”,说起存在,看得见的东西都可以理解为存在,看不见的都可以认为是不存在的;但也许看不见的也是存在的,比如网络、暗物质等等。地质分期通常以千年、万年、亿年为单位,漫长的历史演进才能在地质层中留下痕迹。而因为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短短数百年、数十年的实践所遗留的影响,却堪比地球地质层的漫长演进,是地球的悲哀,亦是人类所谓强大力量的一曲挽歌?为了强调人类在地质和生态中的核心作用,“人类世”的概念被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岑提出后,迅速被借用和挪用,成为象征、意象、隐喻和图景,成为思想迸发的种子和导火索。引发了持续性、跨学科的反思,引发了对地球和人类自身生存和生存际遇的各种思考。



张雨晴同学前往千渡长江美术馆观看《另一种存在》展览

展览邀请了多名具有蓬勃创造力的国内外青年艺术家,他们以另类的创造回应现代技术所致的当代世界和生活的深度变革,以艺术方式探索人类未来存在的可能性和新存在样式。

千渡长江美术馆位于太原东北向的长江村旧址上。长江村曾经是太原旧城东部的普通村庄,建国以来经历了从窑洞、堌窑、瓦房到宅院的风貌变化,从农业村庄到城中村的空间形态蜕变。城镇化浪潮推平了长江村70多年的历史和它的自然地势。现在,城市变迁仍在发生,美术馆似乎已经脱离长江村的语境,作为太原市唯一的一座民营美术馆,美术馆的存在本身也是“另一种存在”,是精神生活中的另一种存在。

团队成员宋双意同学作为一名秭归人,今日再一次走进“屈原故里”。一走近立有屈原塑像的大殿,就听到了中小学生吟诵《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诽谤,先后多次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宋双意参观走访屈原故里

秭归作为屈原的家乡,为了纪念屈原,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发建设“屈原故里景区”,并以激扬屈原文化、追溯峡江楚韵、拥览天筑情怀为主题思路。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现已将屈原故里打造成中共宜昌市委党校(三峡干部学院)教研基地、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等。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宋双意同学不禁想起自己儿时,曾也参加过这样的暑期实践活动。今日,他又在屈原的塑像前驻足,瞻仰屈原大夫的神情,他是如此的坚毅、笃定。屈原的故事及光荣事迹,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在屈原祠,再次听到老师向孩童们讲解其故事,吟诵屈原的经典诗篇时,心生疑惑:我们生于太平盛世,有党和国家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又为党和国家做了些什么?现在不是战争年代,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仍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应该身先士卒,发光发热,树立一个好榜样!

通过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探访红色革命旧址追寻红色起点,传承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小组成员通过线上会议对实地考察结果进行分享和总结,分享考察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并通过讨论确定实践成果的展现形式,力求在调研实践的同时充分展现设计艺术的学科特色,以创意新颖的艺术语言展现弘扬红色文化。